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税收工作也不例外,尤其以数据为基础的风险管理领域,更深刻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供参考。

一、大数据给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改变单任务中枢运行的模式。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数据的处理。一直以来,大家认为风险管理方面的数据处理是市局任务中心的工作。因此,把数据管理也看成了技术活,一方面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认为数据管理高深莫测,遥不可及。其实,数据是业务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决定风险管理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没有数据何来业务,不懂数据如何能做好业务。青岛地税自2013年全面推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以来,一直是由市局任务中心从事数据的加工处理、风险模型的创建以及风险任务的筛选;各基层局从事风险任务的承接和应对工作,对各基层局发现的本辖区内的税收流失风险,采取提报市局任务中心再行推送的模式。这种模式在风险管理初期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的时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市局任务中心创建的风险模型需要注入新鲜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基层局提报税收流失风险的模式,工作环节多、周转复杂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市局任务中心单任务中枢的运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改变。

(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一直以来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税收征管实行的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即由纳税人自己先申报其应纳的税收项目,再由税收机关检查确认,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息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纳税人的申报表和事后的检查获得,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及某些私人信息存在的必然性,税务机关不可能完全掌握纳税人的所有真实纳税信息。在纳税人应纳税方面,纳税人远比税务机关了解自己的经济活动,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到来,数据信息越来越复杂,税源越来越隐蔽,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越加严重,税收征管难度越来越大。

(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求切实提高数据采集应用的质效性。从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管户数量以及信息化进程来看,税务部门内部掌握的数据日新月异,成几何倍数增长;从综合治税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税务机关也掌握了一些与纳税人生产经营有关的第三方涉税信息。但是税务部门掌握的数据距离“大数据”的规模要求还相差甚远,一些对风险分析至关重要的物流、资金流数据无法取得。同时,税务部门掌握的数据还存在各种质量方面的问题,特别在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就税务部门内部数据来说,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信息主要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部分数据因纳税人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数据质量不高;对获取的第三方信息来说,信息来源渠道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信息与税收征管信息没有统一标识,难以转化成税收征管信息。而税务部门在对纳税人管理中形成的数据资料散落在各个系统模块中,如税务稽查信息、纳税评估信息、涉税事项审批信息等,大多以电子数据形式分散在系统中,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应用,难以实现税收特征的转化。数据在采集、质量以及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识别工作的开展,降低了风险识别的效率。

(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综合性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税收风险管理要通过建立风险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特别是面对海量的数据,风险模型左右着税收风险管理的成败。能建立或者组织建立风险模型的人才首先要有专业的税收业务知识、要熟练掌握税收应用系统、要有大数据的理念、熟悉数据的来源和构成,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目前,在青岛地税系统内,这种风险管理领域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这也是制约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推进速度的关键所在。

二、税收风险管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建立数据驱动型的风险管理观念。要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管理工作,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及应用的一整套大数据管税机制,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有效锁定风险点,为风险管理指明方向,并实现税源管理的过程追踪与痕迹查询,依法行政与绩效管理的有效评价,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度。系统上下都要重视数据对风险管理,对税收决策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政策分析和案例分析,归纳提取分税种、分类型的风险特征及其指标;积极研究行业经营特点、关键指标等,强化行业风险识别,建立识别、评定、应对、再识别的循环提高体系,不断探寻税收风险分布情况和规律,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措施,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二)流程再造,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扁平化立体式征管模式。为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应进一步明确职能,规范流程,建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两级任务中心,形成扁平化立体式征管模式,以适应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青岛地税内部正在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基层局将单独设置本单位的任务中心,优化任务中心职能,在做好风险任务接收、统筹整合推送以及风险应对成果的审核、复核等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在本辖区征管数据、第三方信息的采集整理,个性化风险指标的设计,风险点分析筛选方面做出特色,形成优势。同时,按照纳税人的“规模或行业+征管事项分类”的原则,结合税源结构特点设置与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机构,形成事项分类管理、风险专门应对,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更加突出的征管模式。通过征管模式的重构,形成市局、基层局相互呼应、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提升的工作模式,继续提升大数据时代地税部门的工作质效。

(三)破冰壁垒,不断扩大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开展大数据治税工程建设,对地税内部、外部海量涉税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归集采集、整合加工,实现“信息+数据”增值应用,着力突破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管理瓶颈,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管理增效。在信息采集方面,一是继续做好政府部门涉税信息采集工作。充分发挥《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和《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的作用,继续争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发挥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作用,形成跨部门协同治理格局,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涉税信息,形成全面实时、动态化的税源监控网络,有效加强地方税收征管。二是继续加强互联网涉税信息的采集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甄别、采集、整合上市公司中涉及青岛的企业、青岛市上市公司以及青岛大中型企业的有效数据,为税收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四)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一是规范数据质量管理。严格规范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基本资料等基础数据信息,把好数据入口关、校验关;同时,对通过风险管理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错误数据及时得到更正;注重发挥纳税辅导提示、服务作用,提醒纳税人重视数据质量并及时更正错误数据。二是做好数据整合应用。其一,实现税务系统内部信息的有机整合和结构化存储。对税收征管主体软件、发票系统、风险管理等各系统中的涉税信息,第三方渠道采集的各类信息,以及税务人员在实地巡查、约谈、评估、稽查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和一户式归集,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纳税人数据仓库,在各级税务机关、各税种管理部门、前台服务人员之间,按照职能权限实行信息开放和增值应用。其二,加强内外部数据的合作应用。对内,加强市局各业务处的合作,共同探讨信息分析应用途径;积极征求基层局意见建议,了解信息的有效性、针对性,通过信息分析方与应用方的对接,形成数据采集、整理、运用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信息应用效率。对外,加强与国税、财政等部门的合作,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同应用,互利共赢,共同提升信息应用水平。

(五)提高优化,打造风险管理专家团队。从根源上提高专业队伍素质,主要体现在提高和优化上。通过培训和实践来锻炼提高、优化配置人员。一方面,要从理念上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在提供数据管理、税收政策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优化组合,合理配备资源,使得人尽其才。逐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专业化风险管理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