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榨面、炒年糕、炖鸭……这一个个光听就让人垂涎欲滴的名字,是每一个嵊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怀和乡愁。嵊州,有着“浙江小吃文化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称号,凭借着好手艺,越来越多的嵊州人开始外出创业。在“嵊州小吃”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减税降费的力量始终贯穿其中。

享有“江南第一鸭”美誉的古镇崇仁炖鸭,始于明末清初,在乾隆年间已在嵊州等地广为流传,时有诗云,“紫禁城里龙涎流,崇仁炖鸭岁岁香”。这只在古镇炖了一百六十多年的鸭子,如今飞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来之不易的成功背后是企业创品牌、拓市场的荆棘之路。减税降费则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浙江陈氏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炖鸭为主的企业,目前在嵊州有14家专卖店,该公司财务人员陈女士说,“因为减税降费,我们两个月就少交了近5.8万元。手头流动资金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给这只炖制百年的鸭子“增鲜提味”,嵊州市税务局发挥“店小二”精神,探索“反向跑”改革,将上门反向服务嵌入到税收工作各个环节。依托“三服务”活动,精心订制“减税降费餐饮业宣传套餐”,通过税企邮箱、税企互动群向餐饮从业人员推送政策套餐。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进市场、进商铺、进企业“三进”活动,全方位讲解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细致解答纳税人疑问,确保税收红利全面释放。

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帮助传统小吃行业轻装前行,更是不断助推嵊州小吃行业往纵深方向发展。嵊州嵊之味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是嵊州最早通过食品QS认证的从事生产速冻小笼包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沈勇平介绍说,“我们生产的速冻小笼包,不仅嵊州及周边地区的客户前来订购,在杭州、上海的小超市也很受欢迎。2019年增值税免税标准从月销售额3万提高到10万,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基本不用交了,对我们企业上新设备、扩招工人有很大的帮助。”据嵊州市场监管部门统计,近几年来,嵊州诞生了多家生产速冻小笼包的企业,目前有14家企业已通过食品QS认证。嵊州小吃正迈开工业化步子,产业越做越大。

嵊州小吃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崛起。最直观的例子,便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小笼包蒸笼。嵊州发挥毛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定点生产竹制蒸笼。位于竹溪乡舜源村的舜源竹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主要负责加工、销售竹制品,预计生产竹制蒸笼的产值达100万元以上,能为村集体增加近10万元收入。“税务干部指导我们在网上领发票、开发票,我们不用大老远的跑到市区里办业务了,真是太方便了!”公司负责人蒋忠介绍到。

如果说减税降费是一场税收红包及时雨,那么税务部门的良好服务便如十里春风般沁人心脾,赢得了纳税人的点赞。嵊州市税务局根据行业特色,深入企业倾听纳税人实际诉求,针对小吃经营户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政策宣传模式。将培训视频通过征纳沟通平台进行实时直播、推送,纳税人可在线收看、回放学习,打破面对面培训的时空局限性。同时,大力推行网上申领发票和邮寄业务,纳税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发票送货上门的服务,大大减少偏远地区纳税人的办税成本。

近年来,在政府多部门的支持下,嵊州小吃从街头店铺经营,转向企业运作、多元化经营,小吃经营户逐渐跳出原来的格局,市场前景更加宽阔。截至2018年底,嵊州小吃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小吃店铺3万余家,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嵊州市税务局